不敢用含防腐剂的化妆品?
2019-09-20 09:42:03 本站
化妆品防腐剂是指以抑制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的生长和繁殖为目的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药监局对化妆品里的菌落总数和类别是有一个明确限制的,比如菌落总数、耐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以及化妆品品牌形象的打造,众多爱美人士以及大众消费者们更推崇天然、温和、安全而有效的产品,一提到“防腐剂”这三个字,仿佛就会浮现出不好的画面,我们也似乎能经常看到关于防腐剂添加而造成危害的一些产品负面信息。
不必谈“腐”色变
实际上,防腐剂于化妆品一直都有着不可缺失、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持化妆品的性质稳定,使其开盖使用后不易变质,延长保存时间。如果没有防腐剂,护肤品里的营养成分可能就会成为天然的培养基,有害细菌和霉菌可能更容易肆意生长。
例如水分较多的化妆品对防腐剂的需求较大,如化妆水、乳液等;而越接近油膏或蜡质的化妆品,微生物越难以生存,对防腐剂的需求相对较小。同时,化妆品生产中通常使用几种防腐剂进行复配,从而达到扩大抗菌范围、提高药效、抗二次污染等效果。
了解几类常见防腐剂
下面,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下几类常见防腐剂的作用吧!
一
羟苯酯类防腐剂
羟苯酯类也叫做尼泊金酯,是化妆品中使用最广泛的防腐剂,包括羟苯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四种化合物。使用历史非常久,广谱抗菌,抗真菌的活性最高,稳定性强。不建议添加在三岁以下儿童用的驻留类产品中。
近年来对羟苯酯类防腐剂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点:
1、这类化合物是脂溶性的,可能会累积在脂肪组织中;
2、这类化合物有类雌激素作用。
主流的学术界意见认为,羟苯酯类防腐剂很容易被肠胃吸收,在体内水解后随尿液排出,所以不会对人的安全带来严重影响。虽然有人声称羟苯丁酯在特定的测试系统中显示出某种模拟雌激素的能力,但目前为止尚未有确切的科学证据证明这类防腐剂和乳腺癌之间的关联。总体来说,羟苯酯类仍然是目前已知的最安全的防腐剂。
二
甲醛释放体
常用的甲醛释放体包括咪唑烷基脲、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DMDM乙内酰脲,常与羟苯酯类防腐剂复配使用。甲醛释放体的防腐原理是通过缓慢释放少量甲醛制造出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坏境,从而产生防腐功效。
三
甲基异噻唑啉酮防腐剂
甲基异噻唑啉酮是一类广谱的防腐剂,对所有微生物都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但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对于儿童的影响更大。
2016年欧盟委员会发布(EU)2016/1198号法规,禁止甲基异噻唑啉酮作为防腐剂用于驻留型化妆品(如乳霜),仅允许其用于冲洗型化妆品(如洗面奶、洗发水),最大使用浓度为0.01%。2017年7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2017/1224号条例,进一步将冲洗化妆品中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最大使用量由0.01%修订为0.0015%。
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参考欧盟的法规,规定甲基异噻唑啉酮在化妆品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0.01%,但是没有禁止甲基异噻唑啉酮用于驻留型化妆品中。
四
苯氧乙醇防腐剂
苯氧乙醇是使用广泛、相对安全的防腐剂,最大使用浓度为1.0%。抗菌效果好,价格不贵,常与其它防腐剂复配使用。具有一定的乳化作用,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粘度。接触皮肤之后容易产生灼热感,使人误会是过敏,三岁以下儿童慎用。
五
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脂防腐剂
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脂的英文名称缩写为IPBC,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霉菌及酵母菌有很强的抑杀作用,是目前最有效的防霉剂,可以和很多防腐剂复配使用,配伍性佳。
由于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脂可能导致摄入碘,标签上必须标印“三岁以下儿童勿用”。淋洗类产品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0.02%,禁止用于唇部产品。驻留类产品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0.01%,禁用于唇部用产品,禁用于体霜和体乳。
六
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防腐剂
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的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0.5%,常与羟苯酯类防腐剂复配使用,增强抗霉菌的活性。
温馨提示
有关“化妆品防腐剂致癌、致畸”的说法并不可信,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添加防腐剂的化妆品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有关“化妆品防腐剂致敏”的说法也不准确,使用化妆品过敏通常是因为消费者自身属于敏感性皮肤,且致敏源不一定是产品中的防腐剂。
市场上的“不添加防腐剂产品”多为商家用于炒作的概念,并不是所有化妆品都需要添加防腐剂,但也并非添加了防腐剂就不是适合自己的好产品,不要按“是否添加防腐剂”作为唯一标准来选择产品。
消费者无需谈“腐”色变,我们真正警惕的应是过量添加防腐剂和使用非法添加物。所以,消费者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化妆品。